治疗:对严重
创伤的院前急救。重点是保护呼吸道通畅,止住活动性的外
出血,做好伤肢外固定和补充血容量,预防严重伤引起的低血容量
休克。对外
出血以压迫包扎为主;内
出血在急救现场则很难确诊。现场静脉穿刺往往很难成功,即使穿刺成功,在运送途中也容易脱出。因此,
休克若不十分严重,能在30min内到达治疗单位时就不应在现场输液,以免耽误过多时间;如果需要输液,必须将肢体和输液针头固定牢固,以免途中脱出。
1.急救复苏原则及程序 复苏是指为了挽救病人生命而采取的医疗措施。早年所指的复苏主要指人工呼吸、心脏按压等较为狭义的概念。而目前是将抢救危重病人的所有措施都称之为复苏。
(1)
休克急救复苏原则:
休克是造成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,对
休克能否早期复苏,直接关系到
休克伤员的预后。所以对严重创伤并发
休克的急救复苏原则是:
①尽早去除引起
休克的原因;
②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,将前负荷调整至最佳水平;
③纠正微循环障碍;
④增进心脏功能:
⑤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。
①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:危重患者有
呼吸困难者需立即进行
气管插管或
气管切开,PaCO
2?8.0kPa(60mmHg)时应做机械呼吸,必要时维持PaO
2>9.3kPa(70mmHg),但不超过13.3kPa(100mmHg)。
②早期、快速、足量扩容:以预防严重创伤引起的低血容量
休克。
③迅速止血。
B.有骨折的做好伤肢外固定,骨盆严重骨折
出血者急诊行手法整复固定并尽早使用抗
休克裤。
C.对活动性大
出血或体内重要脏器破裂所致的大
出血,如
出血速度快,估 计不除去病因
休克无法纠正时,则应在积极 抗
休克的同时,紧急手术。
D.如果
出血不严重,应在血容量基本补足,
血压上升到10.7v12.0kPa(80v90mmHg)
休克基本纠正后 进行手术。
2.早期液体复苏
创伤性休克,尤其有大
出血者液体复苏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手段,但以何种液体复苏为佳,临床上颇多争论。原则要求液体的电解质浓度与正常血浆相似;渗透压及渗透量与全血相似;且能以最少的液量达到最大的扩容和最佳的带氧为原则。近20年来的文献认为,早期液体复苏晶体液优于胶体液,前者包括
葡萄糖和电解质,后者包括血浆、血浆代用品和全血。
(1)早期液体复苏的原则和方法:早期、快速、足量扩容是抢救
休克成功的关键。
①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:这是抢救严重
创伤性休克最主要的措施。至少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,以便快速大量输液。
②输液速度及输液量:输液速度,原则上在第一个30min快速输平衡盐液1 000v1500ml,
右旋糖酐70(中分子
右旋糖酐)500ml;或用输液泵加快输液,如
休克缓解,可减慢速度,否则可再快速注入1000ml平衡盐液。如
血压仍不上升,而交叉配血又未完成时,为了挽救病员的生命,可先输O型全血400v600ml。
③输液的晶胶比例:在血源困难条件下,晶∮胶比例为4∮1,但应将
血红蛋白维持在50v60g/L(5v6g/dl),
红细胞比容保持在0.20v0.25。有条件时,晶胶之比为2∮1或1.5∮1,严重大
出血时可以为1∮1的比例。
休克恢复后
血红蛋白可以保持在110v130g/L(11v13g/dl),
红细胞比容为0.35v0.45,有利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恢复。
(2)复苏液体的选择:
①晶体液:常用的有平衡盐液、生理盐水及高渗
氯化钠溶液。
A.平衡盐液:因其电解质浓度、渗透压、缓冲碱浓度及酸碱浓度均与血浆相似,且对H
有缓冲作用,输入后能使血液稀释,降低血液黏稠度,增加血液流速,改善微循环,预防和纠正酸中毒,以及预防发生不可逆性
休克等。因此近年来,国内、外均将平衡盐液作为抢救创伤性失血性
休克的首选药物。据文献报道,大量快速失血时,最初15v30min内经数根静脉通路快速输入平衡盐液2000ml。血细胞比容可降到0.23上下,但有作者认为短期内降低到0.15也无大妨碍。
B.生理盐水:习惯上将其称为生理盐水并不妥当,因为0.9%
氯化钠溶液中所含的钠比正常的细胞间液高10mmol/L,而氯的含量实际上要比血浆中高40mmol/L,其pH值为5.0v6.7,偏酸性,大量输入可造成高氯血症,将加重
休克时的酸中毒。因此,有人主张对轻度或中度代谢性碱中毒,可应用生理盐水治疗。
a.高渗盐液的应用:1980年Felippe报道应用7.5%
氯化钠溶液,治疗顽固性低血容量
休克病人12例。其
休克发生时间平均为(10±3)h,尿量为2v3ml/h,对输液、升压药、激素治疗均无反应,而后选用7.5%
氯化钠溶液50ml,于3v4min静脉注入,15min后重复1次,以后每30min一次,4h内注入总量为400ml,然后用平衡盐液维持
血压,结果显示,有11例病人的
血压立即回升,心率减慢,尿量增加,神志清醒,其中9例痊愈出院。Traverso等认为:
7.5%
氯化钠溶液250ml,至少相当于等渗液2000ml具有的复苏效果。对失血性
休克和其他创伤所致血浆量减少时,目前都主张一次—弹丸式―给7.5% NaCl/6% Dextran溶液(HSD),无论从提
高血压,增加心排出量和作用持久性方面都比单纯注入7.5%
氯化钠溶液效果好。Maningas(1986)指出大量创伤病人死于伤后1h到几小时内,用 HSD复苏效果明显优于生理盐水,他认为这种用量小,易保存的液体为平战时创伤病人的院前液体复苏填补了空白。
b.高渗盐液抗
休克的作用机制:静脉输入高渗盐液后,能提高血液渗透压,促进细胞内水向外移,有人用4ml/kg HSD复苏失血性
休克,可吸引出细胞内液约700ml。Onarheim在烧伤治疗中证明,伤后1h给4ml/kg的7.5%NaEI/6xtran溶液,弹丸式输入后15min,血浆容量基本恢复正常;心脏收缩力增加,心功能得以改善;改善器官和组织血流,恢复其固有功能;改善了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;减轻了脑
水肿,降低颅内压。因 HSD治疗后脑血流量改善,氧供增加,脑组织正常代谢恢复,高渗盐液对颅脑伤合并
休克的病人有稳定血流动力和减轻颅内压的作用;降低早期和后继用液量,与 HSD的扩充血浆量的作用明显强于
乳酸林格液有关。
c.给液量和给液方式:创伤所致血浆量减少时,用HSD 4v5ml/kg,于2v5min内由静脉注入;也有人主张在20v25min内推入,输液速度主要依据尿量来调节,通常维持尿量于0.5v1.0ml/(kg·h)。HSD除静脉输入外,亦可从胫骨和胸骨骨髓腔注入,可取得同样的效果。
①全血:可以提供红细胞、白细胞、白蛋白及其他的血浆蛋白等,有携氧能力,对严重
创伤性休克输用全血是目前最好的胶体液。在紧急情况下,早期输给500ml价值胜似晚期几千毫升,在5min内加压输入全血200v
1.一般紧急治疗 同失血性
休克。
2.积极处理原发损伤
(1)
妥善固定受伤部位。
(2)对危及生命的创伤如开放性或张力性
气胸、连枷胸等,应即刻给予治
(3)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继发
感染。
(4)视具体病情在治疗
休克平稳后或在抗
休克的同时采取手术治疗。
(5)建立体腔引流。
3.补充有效血容量
(1)参照表6-1及6-2判断
休克情况和调整补液方案。
(2)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。
4.加强辅助性监测手段 同失血失液性
休克。
5.保护受损的重要脏器,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。
由于
创伤性休克也属于低血容量性
休克,故其急救也需要扩张血容量,与失血性
休克时基本相同。但由于损伤可有血块、血浆和炎性渗液积存在体腔和深部组织,必须详细检查以准确估计丢失量。创伤后
疼痛刺激严重者需适当给予镇痛镇静剂;
妥善临时固定(制动)受伤部位;对危及生命的创伤如开放性或张力性
气胸、连枷胸等,应作必要紧急处理。手术和较复杂的其他处理,一般应在
血压稳定后或初步回升后进行。创伤或大手术继发
休克后,还应使用抗生素,避免继发
感染。